操作说明:
可通过点击鼠标左键选择模型,
鼠标中键拖动场景,
鼠标右键旋转场景。
查看详情 返回整体
独立查看 取消选择
  • 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连接使用的榫卯

    1)箍头榫主要用在角柱上与额枋的结合处,柱头上纵横向开口,额枋在柱子的相交处刻成搭交的榫。这种榫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作用,使垂直构件、水平。 构件更好地结合,而且很好地固定了转角处的柱子。

    2)透榫和半榫主要用于受拉、受弯构件,无法采用 上起下落的方法进行安装的部位。透榫在本工程中主 要用于穿插枋、荷包梁和抱头梁,它们是檐柱和金柱间 的连接构件,在梁或枋的两端做出长榫,直接插入檐柱 和金柱的卯口内,对于承受拉力较小的构件,如穿插 枋、荷包梁,为减小对柱子截面的破坏,将榫头做成大 进小出的形式。半榫主要用在连接檐柱与檐柱或金柱 与金柱的梁枋,这些梁枋较多且大都在同一水平面,很 难做成透榫。半榫的做法与透榫大致相同,榫长至柱 中,两端同时插入的半榫分别做出等掌和压掌,以增加 榫卯的接触面。

  • 水平构件之间相交连接使用的榫卯

    主要包括:燕尾榫、搭扣榫(箍头榫、十字卡腰榫、十字刻半榫)

    1)燕尾榫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榫卯,它可很好承受拉力,在木结构中既是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的连接 方法,也是水平构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大悲阁工程中 主要用于水平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是桁条之间的连 接。燕尾榫的形状是端部宽、根部窄,卯口与之相对 应,构件具有很好的拉扯作用,不会出现拔榫现象,是 一种很好的结构榫卯。

    2)十字卡腰榫主要用于圆形构件的十字相交,本 工程中主要是桁条相交处的榫卯,可以很好的承受拉力作用,构件之间相互约束,防止变形和位移的发生。

    3)十字刻半榫主要用于方形构件的十字相交,作用与十字卡腰榫相同,本工程用于枋子、拱或昂的相交连接。

  • 固定垂直构件的连接节点

  •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水平构件的连接也是比较关键的节点构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戗根部的连接,一、二重檐出檐为 2m,三重檐则达到了 2. 38m,而老戗属于悬挑受力构件,根部的牢固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中戗根部位除了采用木结构榫卯节 点的传统做法,同时运用了钢构件加固措施,大大增强 了老戗的承载能力。

  •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水平构件的连接也是比较关键的节点构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戗根部的连接,一、二重檐出檐为 2m,三重檐则达到了 2. 38m,而老戗属于悬挑受力构件,根部的牢固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中戗根部位除了采用木结构榫卯节 点的传统做法,同时运用了钢构件加固措施,大大增强 了老戗的承载能力。

  •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

    倾斜构件和垂直构件、水平构件的连接也是比较关键的节点构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戗根部的连接,一、二重檐出檐为 2m,三重檐则达到了 2. 38m,而老戗属于悬挑受力构件,根部的牢固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中戗根部位除了采用木结构榫卯节 点的传统做法,同时运用了钢构件加固措施,大大增强 了老戗的承载能力。

  • 承椽枋

    承椽枋指重檐建筑中上下层交界处,承托下层檐椽后端的枋木,在枋木外侧,安装椽子位置处剔凿有椽窝。

  • 承椽枋

    承椽枋指重檐建筑中上下层交界处,承托下层檐椽后端的枋木,在枋木外侧,安装椽子位置处剔凿有椽窝。

  • 穿插枋

    明清建筑在檐柱与老檐柱之间,用坊料加以串联,提高木结构的稳定性。又称挑间随梁。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 穿插枋

    明清建筑在檐柱与老檐柱之间,用坊料加以串联,提高木结构的稳定性。又称挑间随梁。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 椽子

    椽子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 椽子

    椽子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 垂脊

    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屋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

  • 垂脊

    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屋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

  • 垂脊

    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屋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

  • 倒挂楣子

    倒挂楣子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 倒挂楣子

    倒挂楣子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 盖板

    木房顶上的第一层木板或防水材料。

  • 盖板

    木房顶上的第一层木板或防水材料。

  • 雷公柱

    在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这种装置有三种形式: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二是牌坊之类的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雷公柱。古代匠人懂得,建筑物的这些部位,都是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 雷公柱

    在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这种装置有三种形式: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二是牌坊之类的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雷公柱。古代匠人懂得,建筑物的这些部位,都是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 瓦片

    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用于盖房子。瓦片颜色以砖红色和灰色为主,应用于建筑上,不仅隔热防雨而且美观整洁,耐用性高。古代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拍制的,制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圆周形的陶坯,然后将坯筒剖开,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然后入窑烧制。瓦的厚薄不均,反面有手摸痕,表面有粗而乱的绳纹。

  • 瓦片

    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用于盖房子。瓦片颜色以砖红色和灰色为主,应用于建筑上,不仅隔热防雨而且美观整洁,耐用性高。古代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拍制的,制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圆周形的陶坯,然后将坯筒剖开,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然后入窑烧制。瓦的厚薄不均,反面有手摸痕,表面有粗而乱的绳纹。

  • 檐柱

    檐柱是木结构建筑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都有。

  • 檐柱

    檐柱是木结构建筑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都有。

  • 仔角梁

    平行放置在老角梁上的构件,称之为仔角梁(也有写作“梓梁”的)。仔角梁的后尾置于搭角下金檫(桁)上,仔角梁头比老角梁头又长出一段。其出挑长度按正身飞椽水平投影长又加出三个椽径。

  • 仔角梁

    平行放置在老角梁上的构件,称之为仔角梁(也有写作“梓梁”的)。仔角梁的后尾置于搭角下金檫(桁)上,仔角梁头比老角梁头又长出一段。其出挑长度按正身飞椽水平投影长又加出三个椽径。

  • 柱础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 柱础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 坐凳楣子

    坐凳楣子安装于靠近地面部位,楣子上加坐凳板,供人小坐休憩。楣子棂条组成各种不同的花格图案,常用的有步步锦、灯笼框、冰裂纹等。

  • 坐凳楣子

    坐凳楣子安装于靠近地面部位,楣子上加坐凳板,供人小坐休憩。楣子棂条组成各种不同的花格图案,常用的有步步锦、灯笼框、冰裂纹等。

  • 体现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一)台基装饰:在古建筑的台基四周通常有栏杆相围,栏杆有拦板、望柱和望柱下的排水口,经加工后,栏板和望柱上附加了浮雕装饰,望柱柱头做成各种动物、植物或几何形态,排水口雕刻成动物的螭头,使整座台基富有生气而不显笨拙。

    (二)木柱装饰:中国古建筑在设计中考虑到防潮防腐,在成排的木柱下方都垫放有被雕饰得精美的、各式各样的石柱础,有简单的线脚式、莲花瓣式和复杂的各种鼓形、兽形,有从单层的雕饰到多层的立雕、透雕,造型千变万化栩栩如生。

    (三)门窗装饰: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位,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常见的有宫殿、寺庙的大门上成排的门钉,中央还有一对兽面衔着的门环,门框的横面上有多角形或花瓣形的门簪,门框下面的石头上有时还雕刻着狮子等装饰。古建筑的窗在没有使用玻璃之前,多用粉联纸糊裱或安装鱼鳞片等半透明的物质以遮挡风雨,故需要较密集的窗格,对这种窗格加以美化就出现了菱纹,步步锦,各种动植物、人物组成的千姿百态的窗格花纹。为了保持整扇窗框的方整不变形,在窗框的横竖交接部分钉上有压制极富装饰性花纹的看叶与角叶。

    (四)屋顶装饰:中国古建筑屋顶是整座建筑的主要部分,通常在屋顶上有许多有趣的装饰。两个屋面相交形成的屋脊处做出的各种线脚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在屋脊集中的结点处,做成动物、植物或几何图形,便成了各种式样的鸱吻和宝顶。

  •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

    (一)雕刻艺术:在中国古建筑中最常出现的雕刻可以分为木雕、石雕与砖雕。雕刻手法多样,如采用高浮雕、浮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砖雕与木雕使用在民间建筑装饰上尤为突出。砖雕用以装饰民居住宅、园林、官邸、祠庙的大门与墙上。木雕用于梁柱额枋门窗上,配以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动物花鸟题材,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画面层次分明,细腻严谨,可称为独特工艺品。另外,汉代出现的瓦与瓦当的使用,既防水又起到装饰屋顶的作用。这些瓦当的装饰题材有云纹、四神纹、文字纹等,多样而富有变化。南北朝后琉璃的使用配合高、浅浮雕的纹样,增加了建筑的色彩与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建筑的等级与功能。

    雕刻艺术

    木雕

    石雕

    砖雕

    (二)彩画艺术: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特征,决定了需要在木材表面涂上油漆以防潮防腐防虫蛀。彩画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后来才逐渐突出其装饰性。彩画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明清时期的彩画种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其中最能代表彩画精湛技艺的是“苏式彩画”,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彩画。彩画的构图与构件形式密切配合,色彩极为丰富,红、黄、绿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主要色彩。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黄色表示尊贵、庄重,是帝王的专用色,显示皇权的威严;红色代表乐观喜庆;绿色是生命色,使人精神愉快,生机勃发。

    (三)匾牌楹联:如果说雕刻将古建筑修饰得玲珑而精致;雕梁画栋、彩绘壁画把古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那么匾牌楹联,名人书画则使古建筑显得更加高贵典雅,诗意盎然。殿堂庙宇亭台楼阁的门柱上,总会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诗句,这就是楹联,这一形式与唐诗的繁荣有关,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彩绘壁画、雕刻、匾牌楹联等装饰,使古建筑意境更为深远,内涵更为丰富,使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融为一体。

  • 中国古建筑中传统的装饰内容

    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是中国古建筑装饰图案中最常出现的。植物纹有松、柏、桃、竹、梅、菊、兰、荷等装饰素材,动物纹主要有龙、凤、麟、虎、狮以及鸟、虫、鱼等;所有这些装饰不仅在形象上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而且古人还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诸如吉祥、富贵、高洁、长寿等。

    在中国古建筑中还能常见到将动植物等多种形象组合在一起的纹样,如植物中的松,动物中的鹤组合寓意“松鹤长寿”,牡丹和桃组合在一起,则象征着“富贵长寿”,两只狮子在一起就表示“事事如意”等。除此之外,在古代建筑装饰中还有各式各样的器物图案,如琴、棋、书、画、山水、人物和各种代表人物的饰物,如笛子、宝剑、尺板、莲花、掌扇、道情筒、花蓝、葫芦八件器物的装饰形象。古代艺术工匠惯用的手法还有把多种装饰组合成新的纹样,这就是无论花草藤蔓、水纹云气,都可能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而任意排放。千百年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的这些主要内容,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返回 首页 修改密码 退出系统